乡情悠悠似海深
——董建华一行考察浙海职院侧记

“董先生,又见面了,欢迎到家乡来……”
“又见面了,又见面了……”
20日上午,在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的国际海员培训楼前,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精神矍铄,一下车就与在此等候的市委书记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黎明,学校党委书记钱军、校长王捷等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亲切握手,热情交流。
四月的舟山,春暖花开。20日上午,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带着家人与舟山同乡会会长周亦卿等,在省政协原副主席张蔚文的陪同下,兴致盎然地参观考察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。市领导刘爱世、忻海平、朱世强等陪同。
“学校办得很好!”
“这个在哪里?是什么时候?……”
走进浙海职院的国际海员培训楼,董建华边听钱军的汇报,边看展板,看到“东方舟山”号命名仪式的图板时,他上前细看并询问。
得知这艘“东方舟山”号就是董氏集团在国内打造的第一条集装箱船,并在舟山举行的命名仪式,船上的船员全部是浙海职院培养出来的学生时,董建华笑着说,“好好,叫舟山号,又在舟山建的,很好。”
香港董氏集团与浙海职院渊源深厚。早在1990年,董建华初次访问舟山,就捐款建立航海学校。此后,从扩充校舍、添置先进设备、建立航海教育咨询会,到吸收毕业生上船服务等,董氏集团对舟山航海教育的资助源源不断。2006年4月27日,董建华曾带着家人到浙海职院参加“董浩云图书馆”冠名仪式,事隔5年后,再次走进浙海职院,董建华有着别样的情感。
听到目前学校已有16个专业,有6000多全日制学生和成人函授教育学生3000余人,各类培训年均8000余人次时,董建华非常高兴。他说,学校办学方向把得很好,现在除了培养海员外,还有修船的,又有造船的,做得好。
“你是哪里人啊?”走进船舶工程实训楼,看到正在现场实训的学生时,董建华上前与学生亲切交流,并鼓励学生要好好学习。他说,“这个专业很好,慢慢学,慢慢做,一定能做好。”
得知目前学校学生的就业率达到了90%以上,董建华很高兴,他叮嘱学校领导,要继续努力,争取把学校办得更好,这也是他们的愿望所在。


“船舶修造,要从加工跳出来!”
“来,大家都来,听听舟山的发展!”
站在浙海职院的“舟山群岛新区”的沙盘前,听着梁黎明介绍舟山情况,董建华招呼随行的眷属们都好好听听。
梁黎明向董建华一行详细介绍了舟山的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,以及下一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。她说,舟山未来发展要向香港学习,目前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已经写入国家“十二五”规划编制,未来发展的目标是打造国际物流岛,特别是要以大宗散货为主,建设大宗商品国际物流基地、现代海洋产业基地、国家级海洋科教基地和群岛型花园城市。
“舟山港去年的货物吞吐量已达到2.2亿吨,小小舟山为国家每年贡献200多亿关税……”梁黎明具体提到舟山的港口发展的相关数据时,董建华不断点头,并带头鼓掌。梁黎明希望董建华及各位能一如既往地关心、关注家乡的发展,多回家乡走走、看看。
董建华说,全球化的今天,海洋的发展越来越被看好,未来航运业发展需要大量的船舶、需要大量的船员,舟山在这方面要抓住机遇,培养高素质的航海和造船业人才。他建议舟山的船舶修造要向新加坡学习,从单纯的加工制造中跳出来,掌握核心的顶尖技术,向海工方面转型升级。
参观结束后,董建华一行在国际海员培训楼旁种下了一颗“四季桂”,寄寓着董氏家族对于浙海职院发展的期望。党委书记钱军、校长王捷向董建华赠送了校训“德行四海”的书法作品,表示学校会以“德”治校、以“德”育人、以“德”立身,让学生“德行四海”。
临别时,董建华一次次挥手,向师生们致意。


附件:
|